你可能见过机器人扫地、机器人讲故事、机器人打球,但你知道吗?有一种机器人,它可以造房子!爬高楼外墙、吸工地扬尘,甚至还有几十个“兄弟姐妹”互相分工!
近日在碧桂园杭州湾一工地的开工现场,三台建筑机器人的亮相演示格外引人注目。亮眼的,不仅仅是机器人涂装的粉萌颜色,更在于这三台机器人各自身怀“绝活”。
一台是清洁机器人,底盘下安装了一个强大清扫装置,功效达到150平方米/小时。另一台是地面整平机器人,采用激光标高控制系统,集成测量、刮平及收面三个功能,用于混凝土地面的整平施工。还有一台是地库抹光机器人,采用高精度导航定位,用于混凝土地面的抹光抹压施工。

每年6月份是安全生产月。小区建造时的工地施工安全,一直以来备受重视。塔吊等各种大型机械在工人身边挥舞着“手臂”、几十米高楼爬架上长时间站立操作,其中的安全风险,可想而知。而碧桂园的博士和工程师团队研发出了一套“法宝”,在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上找到了突破口。
“一位建筑工人,背后就是一个家庭,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们安全与否,影响的就不只是自己,而是一整个家庭的幸福。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能真正给建筑工人的安全上‘保险’。”碧桂园安全经理吴飞说。
2020年底,在数千名研发人员努力之下,进入工地参与造房子的机器人,诞生了!
“我们研发了几十款机器人,其中18款已经投入商业化应用,今天在现场进行演示的是我们称之为‘混凝土三件套’机器人。”
“建筑工地上会有很多脏活、危险的活,比如工地上大量扬尘、粉尘,吸入过多容易引发相关疾病;比如高空作业,一旦意外发生,那可是危及生命的!所以,我们希望逐渐把这些脏活、累活、特别是危险的活,都交给机器人。用预先设定好的程序,精准、高效地完成一个又一个复杂的工作。”项目负责人杨镇宁博士介绍道。

据现场的机器人研发工程师介绍,建筑机器人施工相比人工具有独特的优势,标准化施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又能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达到绿色、安全、环保、优质的综合效果。比如,外墙喷涂机器人可以用在高层住宅或商业建筑外墙面的自动喷涂作业,这样就避免了传统作业的高坠风险,而且最大的喷涂效率可达300平方米/小时,安全又高效。
工作都让机器人做了,那么,工人们做什么呢?
答案是——变身“指挥官”!
在机器人演示现场,记者看到一位工人正在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人。只见一台粉红色“萌萌”的清洁机器人迎面缓缓而来,自动执行对现场小石块与灰尘的清理工作,所过之处地面变得干净整洁。
“真没想到,有一天我也能指挥机器人干活了!”一位观摩演练的工人笑着说。
“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明显高于人工!”现场,另一名工人在控制设备上一键下发任务,推着一个大平板的地面整平机器人随即开启施工作业,匀速沉稳地一边前进一边对现场刚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整平施工。
据介绍,相比于人工操控机器人施工,整平机器人重量更轻、尺寸更小,可在双层钢筋网和狭小的房间上施工。另外整平精度高、综合工效大于217平方米/小时。

那么,这么智能高效又安全可靠的机器人,来自哪里?
据项目工程师介绍,这些机器人都来自于碧桂园集团旗下拥有4000多名研发人员的智博林公司。
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大力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国家及相关部委先后颁发多个指导性文件,加速建筑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
在此背景下,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碧桂园,经过多年研发,终于推出了能参与建造房子的建筑机器人。
据了解,截至2021年2月26日,这些小“粉萌”们已经被碧桂园研发出了近50款“兄弟姐妹”,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3042项,其中发明专利2161项;已获专利授权984项,其中发明专利262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实现了全覆盖自主研发,多项系统填补了世界建筑机器人领域的空白。
在设计方面同样硕果累累。2020年11月,其7项产品获中国设计红星奖。红星奖是目前国内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设计奖项,被誉为“中国唯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奖”。此前,该公司还斩获了1项德国IF奖等,受到业内广泛认可。
可以说,在碧桂园的努力下,“机器人建房子”引领的建筑行业革命正在到来。
目前,碧桂园的机器人已经应用在广东等多地的项目上,我们很好奇,它们什么时候能用在宁波呢?
剧透一下,今年8月,碧桂园将在杭州湾海上风华项目上正式启用机器人。这也标志着——
宁波即将迎来首个规模化应用机器人建房的项目!
人和建筑机器人相互协同建房子,这种有些“科幻”的场景,在智能制造蓬勃发展的杭州湾新区也即将成为现实!
届时,我们记者将再次实地探访,感受科技带来的变革,大家也将可以通过我们的镜头,一起围观机器人建房子的现场,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