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糕点,半部商业史。从乾隆年间的街边小铺,到如今覆盖全国出口海外50多个国家的“中华老字号”,苏州稻香村用近三百年书写了一部“中国商业进化史”。它是最早玩转商标维权、最早实现公司化经营、最早跨界营销的糕点泰斗。除了之外,还有8个不为人知的“稻香村”冷知识。
冷知识①:全国竟有6家“稻香村”,谁才是真身?
你以为“稻香村”全国都是一个品牌吗?那可就错了。其实全国有苏州、保定、沈阳、上海、北京、天津六家同名品牌。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有一个疑惑,到底谁才是真的“稻香村”?但根据《苏州商会档案》记载,1773年诞生于苏州观前街的“苏州稻香村”才是公认的“稻香村祖师爷”。2023年天津稻香村因经营问题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更印证了正宗之争的残酷,也印证了老字号的传承与进化。
冷知识②:乾隆年间就已火遍江南?

苏州稻香村的历史可追溯至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创始人沈秋泉以““稻香村茶食糖果摊”起家,其苏式糕点的江南风味,迅速成为达官显贵的“心头好”。历史学家考证发现,清末民初的文人笔记中,苏州稻香村被称作“南货之冠”。
冷知识③:中国最早的“商标保卫战”发起者

1879年,苏州稻香村在《申报》刊登《声明》, “本号仅此一家,近有无耻之徒仿单混充……特此严正声明!”这一声明,也代表着比现代知识产权法早百年之久。并且苏州稻香村在1905年注册了全国茶食糖果业首个公司,堪称清朝商业觉醒的先锋。
冷知识④:百年“禾”字标,暗藏玄机


1925年,苏州稻香村注册“禾”字商标,图案以稻穗环绕“禾”字,象征五谷丰登。这一设计不仅是品牌防伪标识,也代表江南的农耕文化。百年后的今天,“禾”字牌商标依然沿用在产品包装上,成为苏州稻香村百年的基因。
冷知识⑤:清末商业化的“天花板”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苏州稻香村在行业内书写了重要一笔,成为清末全国茶食糖果业与饮食服务业唯一注册的公司。并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初八日第4刊载《商部乙巳年纪事简明表七续商三续》,稻香村茶食糖果公司有关登记情况与光绪三十一年 《商部各类公司注册表》 一样。这样的举措也代表中国近代史的商业转型,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商业走向世界。
冷知识⑥:散帮逆袭,改写行业规则

1906 年(光绪三十二年)二月,苏州稻香村正式加入苏州商务总会,成为首批会友之一,并且是散帮各业中最早加入的茶食糖果商业企业。这一身份让它在商业交流与合作中占据先机,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商业企业互动,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也体现了其在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冷知识⑦:民国顶流的“营销鬼才”

1926年,苏州稻香村完成洋式门面翻建工程,并在开业当天进行“直播式”烘焙糕点,同时在《苏州明报》、《苏州中报》等连续刊出 “百有余年,驰名环球,特加‘禾’字商标!”这种“沉浸式体验+品牌口号”的营销套路,比现代网红店早玩了一个世纪。
冷知识⑧:被山寨逼疯的“初代大佬”

“姑苏稻香村,足迹遍天下”的民谚让它成了“被仿冒专业户”。光绪年间,全国冒出70多家山寨店,逼得总店向苏州商会递交《请禁仿单冒牌呈文》,官府为此专门张贴告示:“严禁奸商影射牟利!”甚至1926年扩建时,还特意在报纸标注“本店仅此一家,绝无分号”,妥妥的“反诈宣传鼻祖”。
结语:

从起源到商标,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商业发展,这 8 个历史冷知识勾勒出了苏州稻香村的发展轮廓。这个历经两百多年的老字号,不仅是美食的传承者,更是商业文明和历史文化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