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让科技创新切实惠及广大农村地区、推动乡村振兴深入落实已成为重要课题。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助农机构,中和农信凭借深耕农村市场的实践经验与前瞻性的数字化布局,为农村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范例,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
覆盖广泛、数字赋能的县域综合助农服务方案
中和农信长期深耕农村市场,专注为县域小农户及小微企业主群体提供可持续发展服务,现已构建覆盖农业生产、普惠信贷、生活服务、清洁能源等领域的综合助农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末,机构业务网络遍及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服务县域超过550个,辐射乡村数量达10万余个,累计服务客户规模接近480万人次。
中和农信通过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服务模式,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数字化转型。该模式有机整合线上产品服务与线下实体支持,精准对接农村用户的生产生活多元需求,在服务农村小微群体发展权益、改善生活品质的过程中,同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绿色转型。技术架构层面,中和农信自主搭建了智慧农业服务管理系统、供应链ERP系统及智慧拼车物流系统等核心数字平台,并通过移动应用集成电子地图功能,赋能农服站长实现村级地块精细管理;农技专家则借助数字化工具开展远程"线上问诊",完成农业技术指导的云端化作业。
AI赋能重塑信息采集与智能风控
传统金融服务在农村面临根本性挑战:依赖固定资产、固定收入等标准化信息的风险评估模式,与农村实际严重脱节。中和农信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其数百万农村小微客户中68%为初中及以下学历群体,且普遍存在征信记录缺失问题。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大量农户被排除在金融服务体系之外。
为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中和农信以覆盖500多个县域的实体服务网络为基础,通过AI技术实施系统性突破:首先重构信息采集维度,基于农村"熟人社会"特性,运用AI分析邻里关系、社区评价及精细化生产数据;同步开发智能工具矩阵(含AI调审助手、征信智能助手、流水分析工具),将专业风控能力延伸至田间地头;最终实现全流程智能化——贷前环节通过AI核验材料真实性并完成秒级额度测算,配合语音交互优化大龄用户服务体验。这种技术架构有效弥合了农村金融供需鸿沟。
全产业链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中和农信通过融合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系统性整合农业产业资源,为乡村小微创业者等农业服务主体构建全产业链支持体系。该模式面向中小规模农业经营者提供高价值综合服务,致力于达成"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可持续性,增加农户收益并简化生产管理"的核心目标。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层面,中和农信建立了村级在地化服务网络。5800余名本土化农服站长依托总部技术支持,作为基层服务节点,将覆盖作物全生长周期的技术指导与托管服务落实到田间。截至2024年末,该网络已服务耕地面积逾220万亩。
客户服务质量通过持续满意度监测不断优化。2024年针对2390位合作客户的调研显示:92%受访者认可服务质量,94%表示将持续选择中和农信服务。
供应链管理采用数字化全流程管控,涵盖供应商准入至服务评价各环节。2024年3月基于Q.C.D.S原则(质量/成本/交付/服务)及社会责任维度的评级体系中,A级供应商比例达到70%。
实践验证,数字技术与农业服务的深度协同能有效解决传统农村金融服务障碍。如机构此前强调,鉴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显著高于城市,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推进普惠金融的关键路径。
展望未来,中和农信构建的数字化服务模式不仅为农村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成功范本,更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这一模式必将在更广阔的农村地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