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固达电线电缆集团布局“光伏+储能+充电”全场景产品矩阵,以前瞻技术布局与智能制造体系抢占新能源产业先机。
在“双碳”战略与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下,新能源产业全面提速,光伏、储能、充电桩等关键线缆赛道飞速发展,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216.9GW,同比增长148.1%;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首次突破20GW,同比增长近300%;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突破900万台,同比增长37.4%。当前,以“光储充”为核心的新型能源体系正加速形成,线缆行业也迈入以技术和质量为核心的新一轮竞争周期。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不断提升的产品需求,具备研发实力与制造底座的企业率先破局。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固达电线电缆集团依托深厚技术积淀与智能制造体系,重拳出击“光伏+储能+充电”三大场景,加速布局新能源特种线缆赛道,构建起高性能、全场景覆盖的线缆解决方案“堡垒”。

构建“光储充”产品矩阵,打造全场景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新能源场景对线缆性能的多样化需求,固达电线电缆集团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理念,聚焦市场需求,推出覆盖光伏、储能、充电桩等领域新能源特种线缆矩阵,积极抢抓新能源市场先机。
在光伏领域,固达自主研发的光伏电缆,导体采用第五种绞合镀锡铜结构,提升导电性能与抗机械损伤能力。双层辐照交联绝缘设计可在-40℃至120℃下长期稳定运行,具备优异的阻燃、耐紫外线、防腐蚀等性能,使用寿命超40年,并通过了欧盟EN50618:2014标准测试和三项德国莱茵TÜV权威认证,对高原、山地、沿海等复杂环境具有良好的适配性,目前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新疆、西藏、内蒙古、甘肃、天津、云南等多地大型新能源项目建设集聚区。

储能方面,固达围绕风电储能及大型电池系统的可靠性需求,开发出具备高耐候性、耐腐蚀性的铝合金电缆已服务于广西光储一体化工程等重点项目,有效确保了高海拔、强腐蚀等极端环境下的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配套领域,固达创新研发出拥有国家发明专利的高抗逆充电电缆,采用内置热/冷风通道与星型导热体结构,有效解决寒区易脆断、热区易老化等难题,全面提升产品的抗拖拉、抗弯折、抗挤压、耐高温以及抗低温等抗逆性能。
智能制造赋能,构筑新能源线缆产能高地
为全面满足新能源线缆业务的快速扩张,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持续强化智能制造体系,每年将营收近5%投入研发,组建超110人专业研发团队,携手上海电缆研究所、北航、中南大学、贵州省科学技术产业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单位共建产学研平台,推动技术瓶颈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截至当前,固达已累计获得100余项国家专利,在防火电缆、防潮电线及新能源线缆领域高筑技术壁垒。

制造端,固达电线电缆集团已建成6座现代化车间和1座国家级CNAS实验室,其新能源车间面积达3.2万平方米,配备58台大型设备与35条智能化生产线,依托数字化智能管控模式,电缆产速达260米/分钟,电线产能达到400米/分钟,生产效率提升约30%。为进一步高效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生产发展降本提质增效,2024年,固达电线电缆集团联合贵州省大数据中心、贵州省知识产权局、中国移动共同打造贵州省首家5G智慧工厂,实现包括智慧物流系统、AGV无人叉车等所有信息“一张网”全覆盖,以全场景漫游方式,展示厂区建设成果及周边孪生场景面貌,致力将固达打造成贵州乃至全国首家最有特色的5G+AI大模型数字生产基地。

质量管理方面,作为贵州首家国家级CNAS认证企业,固达电线电缆集团产品检测能力对接国际标准。企业率先在行业内部署Ecode电子追溯系统,以为产品建立“电子身份证”形式,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出厂全流程掌上可追踪,建立起覆盖线缆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体系。

目前,固达电线电缆集团已先后为天津华电海晶“盐光互补”项目、“中国天眼”、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华为数据中心等8000余项大型项目提供产品及线缆解决方案,连续7年入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一级供应商,产品远销东南亚、中美洲等66国,品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面对新能源浪潮,固达电线电缆集团以前瞻技术布局与智能制造体系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光伏+储能+充电”产品矩阵,实现新能源全场景落地突破,展现出线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制造实力,并已发展为西南地区新能源线缆领域重要力量。
站在能源革命的关键拐点,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正以科技筑基、品质立身,打造更具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线缆产品,为中国新能源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电力底座”,向着“争创百亿产值,打造百年固达”的企业愿景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