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透过北京首家瑞幸巴西咖啡主题店的落地窗洒进店内,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醇厚的咖啡香,更是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气息。
2025年,“中巴关系下一个黄金五十年”的序幕已然拉开。5月14日,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巴西驻华大使馆、巴西农业及畜牧业部、巴西精品咖啡协会、巴西咖啡出口商委员会等与瑞幸咖啡携手启动“瑞幸巴西咖啡文化节2.0”,用一场兼具仪式感与沉浸式体验的文化盛宴,开启中巴咖啡产业合作的全新篇章。

以咖话友谊,共谱中巴友谊新篇章
随着瑞幸巴西咖啡文化节2.0的启幕,瑞幸北京首家巴西咖啡主题店也正式落成开业。门店充满巴西风情的装修设计,让消费者感受到了浓郁的巴西风情。一场巴西精品咖啡品鉴赛,让所有人用嗅觉、味觉与视觉“聆听”咖啡的魅力,让一杯饮品超越味蕾,成为中巴文化情感交流的纽带。
巴西是世界上第一大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为全球至少提供了三分之一的咖啡豆。与此同时,中国咖啡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已达6235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全球公认的潜力最大咖啡消费市场之一。

自2022年起,瑞幸咖啡便与巴西展开大规模的咖啡豆采购合作——彼时,首份三年4.5万吨的采购计划,拉开了双边合作的序幕;2024年6月,双方签署未来两年12万吨的采购意向书;同年11月,瑞幸与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将6月的采购合作升级,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签订2025年至2029年24万吨、价值100亿人民币的咖啡豆采购备忘录,不断提升的采购数字背后,是瑞幸对巴西顶级产区优质咖啡资源的长期深度布局和坚定信任,更为未来咖啡豆的稳定供应与长期品质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近日的“中国—巴西商业研讨会”上,巴西总统卢拉会见了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郭谨一等多家中国企业代表,并对中巴咖啡产业合作成果表示赞赏。可以看到,以瑞幸咖啡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以多样形式的经贸与文化交流为中巴友谊续写着新篇章。
此外,瑞幸还通过建立巴西咖啡博物馆、举办WBC世界冠军专业品鉴沙龙及“全球寻豆之旅”计划等文化活动,全方位向中国消费者呈现巴西咖啡的历史、工艺与故事。在巴西咖啡博物馆中,从18世纪巴西咖啡种植的起源,到现代智能化种植技术的应用,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咖啡与巴西的不解之缘;品鉴沙龙上,世界冠军们分享着如何通过烘焙与萃取展现咖啡豆的独特风味,让中国消费者不仅喝到咖啡,更读懂咖啡背后的文化。这种将贸易合作延展为文化共建的做法,实现了产业价值与软实力的双向提升,让中巴合作不仅有经济的厚度,更有文化的温度。

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主席豪尔赫·维亚纳表示:“咖啡在全世界范围内代表巴西,在中国进一步推广巴西咖啡与文化的工作正在由瑞幸推进,感谢瑞幸能用咖啡来建立中巴两国长久、坚定的友谊。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与瑞幸联合推广巴西咖啡文化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期待巴西味道能够进入到中国人的日常之中。”
打造新范式,共筑“黄金五十年”基石
2025年既是“中巴关系下一个黄金五十年”的开局之年,又是中国—拉共体论坛启动十周年。在此框架下,瑞幸积极响应中国—拉共体论坛关于农业合作和绿色发展的倡议,成为“中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话合作”的新样板。
目前,瑞幸通过在巴西建立的瑞幸巴西办公室、瑞幸咖啡高品质种植基地,深度参与种植源头的生产日常,提升咖啡豆品质把控能力。同时,瑞幸还通过“瑞幸巴西种植者支持中心”,为巴西咖农开展咖啡种植、加工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持续推动产地种植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这种“从田间到杯盏”的全产业链合作,不仅保障了咖啡豆的品质,更助力巴西咖啡产业提升竞争力,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郭谨一表示:“近年来,瑞幸与巴西咖啡产业的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积极落实中巴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重要共识,迎接2026‘中巴文化年’的到来,瑞幸与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等各方携手打造瑞幸巴西咖啡文化节2.0,持续推动两国经贸合作与文明互鉴,为中巴咖啡产业合作书写新篇章。”
据悉,随着瑞幸巴西咖啡文化节2.0的推进,未来瑞幸将积极推动30余家巴西咖啡主题店在全国范围内的陆续建成,并新建一座巴西咖啡博物馆。同时,瑞幸还将与巴西各方共同启动“巴西中小咖农扶持计划”,为中小咖农提供可持续农场知识与技术普惠,支持咖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帮助其改善生产效率与生活环境,助力中巴咖啡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一杯香醇的巴西咖啡滑过舌尖,热流仿佛传递着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站在中巴建交50周年历史坐标上,瑞幸以咖啡为彩线,织就了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多维度画卷。从田间的咖啡豆到杯中的饮品,从商业的合作到文化的交融,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两国人民的智慧与心血。咖啡的醇香终将漫过国界,友谊的根系必将深扎大地。
未来,中巴双方将继续携手,以更多主题店、更多场景化体验和更多可持续合作,为下一个“黄金五十年”注入新的动能,也为全球咖啡产业的绿色与智能转型树立南南合作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