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刑事辩护理论与实务的融合发展,加强律师对重点罪名与新型犯罪问题的专业把握,10月15日上午,由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与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共读·共思·共辩”《有效辩护之道——我为大案辩护》、《洗钱罪——类案释解与法律实务》、《说赢就赢——虚假诉讼案件一本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一本通》、《十大重点罪名案例精选》新书发布会于京师律师大厦一层大讲堂圆满举办。

出席嘉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编辑崔开丽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编辑王一涵
中国人民大学虚假诉讼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周博生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高增涛
京师律所党委副书记、执行副主任,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名誉主任郑小宁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名誉主任王发旭
京师律所权益合伙人、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主任王殿学
京师律所权益合伙人、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执行主任、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王朝勇
京师律所权益合伙人、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陶宽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京师律所合伙人、京师律所资本市场法律事务部主任毛伟
京师律所合伙人律师、合同风险防控法律事务部主任周甲德
京师律师刘佳佳
京师律师李保成
发布会由京师律师叶咪主持。
主办方致辞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编辑王一涵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编辑王一涵表示,本次“共读·共思·共辩”新书发布会聚焦于有效辩护、洗钱罪、虚假诉讼等刑事法律实务中的前沿与难点领域,对于促进律师专业化建设、提升复杂案件办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她强调,系列新书的出版旨在将一线律师宝贵的实战经验进行系统提炼与传播,是连接理论与实践、推动法学知识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此外,她重点介绍了《有效辩护之道——我为大案辩护》一书的出版特色,并指出该系列丛书凝聚了作者王发旭律师团队丰富的执业智慧与法治追求,希望这些成果能为广大法律实务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共同为推进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编辑崔开丽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编辑崔开丽指出,在当前法律实务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律师对系统性、可借鉴的专业知识需求迫切,此次发布的《十大重点罪名案例精选》等系列作品正是回应这一需求的重要成果。她强调,系列丛书聚焦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洗钱罪等十大重点罪名,通过精准筛选典型案例,以“案情还原-争议焦点-裁判要旨”为统一解析框架,系统呈现了从个案办理到类案规则的提炼过程。她表示,该系列著作以可复制、可操作的方法论输出,为法律从业者应对新型、疑难案件提供了实用指引,有效推动了法律实务经验向专业知识的转化,对促进法律实务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京师律所权益合伙人、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主任王殿学
京师律所权益合伙人、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主任王殿学表示,本次发布的五部专业新著,系统梳理了多个前沿领域的实务经验与理论思考,不仅凝聚了资深律师的实践智慧,更通过方法论提炼和案例解析,构建起可复制、可推广的辩护体系。在当前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这些作品的出版将助力法律从业者提升案件办理质效,推动刑事辩护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他强调,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始终致力于搭建理论与实务的对话平台,此次新书发布会正是促进法律人思想碰撞、经验共享的重要实践。通过专业知识的系统传播与深度交流,将有效推动刑事辩护标准化建设,为促进司法公正注入新的专业动能。

▲京师律所权益合伙人、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执行主任、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王朝勇
京师律所权益合伙人、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执行主任、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王朝勇在致辞中首先强调了专业出版对律师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指出“政治立场是前提,专业是基础,智慧是必备,热爱是动力”的职业理念。他重点介绍了《十大重点罪名案例精选》等新作的编纂特色,指出这些作品涵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洗钱罪等十大重大疑难罪名,兼具理论研究深度与实务指导价值。他表示,在当前深化反腐败工作的背景下,这些著作通过对新型复杂罪名的系统梳理,为法律实务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办案参考。最后,他期待在未来能够加强学界与实务界的交流合作,通过专业出版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共同服务法治中国建设。
作者主题演讲

《有效辩护之道——我为大案辩护》
作者:王发旭

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职务犯罪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名誉主任王发旭在作者主题演讲中,围绕职务犯罪案件的有效辩护路径进行了专业阐释。他指出,当前职务犯罪案件辩护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从传统的法条理解转向更具创造性的实务突破。通过对案件的重点剖析,他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调取侦查录像、开展非法证据排除等实质性辩护工作。他强调,有效辩护不仅需要专业素养,更需要担当精神与勤勉态度,在每一个办案环节中把握机会。最后,他表示,希望通过对典型案件的深度解析,为年轻法律人提供可借鉴的辩护思路,共同推动法治进步,实现“天下无冤”的职业理想。
《有效辩护之道——我为大案辩护》
副主编:刘佳佳

京师律师刘佳佳结合书籍编纂历程与典型案例,深入探讨了有效辩护的实践路径。她系统剖析了多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指出当前有效辩护不仅需要专业的法律专业功底,更需要对案件本质的敏锐洞察力。通过对案件中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分析,她阐释了程序性辩护在实质化庭审中的关键作用。她强调,新时代刑事辩护要求律师兼具专业智慧与职业勇气,在复杂案件中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她表示,该著作通过对十大典型案例的深度解析,为青年律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辩护方法论,对推动刑事辩护专业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洗钱罪——类案释解与法律实务》《说赢就赢——虚假诉讼案件一本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一本通》《十大重点罪名案例精选》
作者:王朝勇

京师律所权益合伙人、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执行主任、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王朝勇围绕《洗钱罪——类案释解与法律实务》等系列新著的创作理念与实践价值进行了系统阐述。他指出,当前刑事辩护已进入专业化深耕阶段,亟需对重大疑难罪名开展类型化研究。他结合多年实务经验强调,有效应对高智商犯罪需要构建“专业力、沟通力、服务力”三位一体的辩护体系。他系统阐释了如何通过专家论证、团队协作、政治智慧等多维路径,实现复杂案件的突破性辩护。系列丛书通过提炼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将实务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方法论,为法律从业者办理重大疑难案件提供了专业支撑。
圆桌对谈

第一组圆桌对谈的主题为“探讨《有效辩护之道——我为大案辩护》”。京师律所权益合伙人、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主任王殿学,京师律所权益合伙人、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陶宽,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京师律所合伙人、京师律所资本市场法律事务部主任毛伟,京师律师李保成共同参加与谈。
王殿学主任提出,有效辩护需树立“每案皆大案”的职业信念,并系统阐述了基础技能锤炼、逻辑论证构建、沟通艺术平衡及社会资源整合的四维方法论,强调以专业性结合韧性在长期抗辩中实现突破。陶宽副主任从青年律师成长视角指出,应遵循“先有为后有位”的发展路径,通过将小案以高标准精细化办理来积累大案能力。毛伟律师结合证券与刑事交叉案件经验,强调刑辩律师必须坚守专业判断的定力,在复杂压力下保持辩护方向的稳定性。李保成律师则从司法实践多维度出发,指出本书不仅是辩护技艺的集中展示,更构建了一套深刻的辩护哲学,为青年律师提供了宝贵的价值引领。与谈嘉宾一致认为,有效辩护的实现依赖于精湛的专业技术、稳健的心理素质、系统的资源整合及深厚的职业伦理共同作用,其精髓在于将每一个个案的经验沉淀为可传承的执业智慧,持续推动刑事辩护的专业化与规范化发展。

第二组圆桌对谈的主题为“探讨《洗钱罪——类案释解与法律实务》、《说赢就赢——虚假诉讼案件一本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一本通》、《十大重点罪名案例精选》”。京师律所党委副书记、执行副主任,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名誉主任郑小宁,中国人民大学虚假诉讼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研究员周博生,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高增涛,京师律所合伙人律师、合同风险防控法律事务部主任周甲德共同参加与谈。
郑小宁书记系统阐释了系列著作对刑辩实务的体系化指导价值,指出其通过“界定罪名-组织证据-制定策略”的方法论框架,为律师多种新型复杂案件提供了全流程作战方案。周博生研究员从立法完善角度出发,提出应优化洗钱罪状表述与证明标准,并构建刑民交叉案件程序衔接机制,推动实现立法与司法实践的良性互动。高增涛律师结合自诉案件实践,揭示了当前虚假诉讼治理中存在移送机制缺位等结构性困境,呼吁建立多部门协同整治体系。周甲德主任则通过剖析职务犯罪辩护的实践瓶颈,强调有效辩护需要突破庭审形式,通过创造性工作方法实现实质性突破。与谈嘉宾一致认为,专业著作的系统性输出与实务研究的深度融合,正推动刑事辩护从个案经验向方法论体系升华,为构建专业化、规范化的刑事辩护生态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次“共读·共思·共辩”新书发布会通过五部专业新著的发布与深度研讨,成功搭建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思想交流平台,系统输出了有效辩护与重点罪名研究的创新成果。未来,京师律所将以此次发布会为契机,依托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专业平台矩阵,携手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共同推动案例资源整合与实务方法论提炼,通过体系化培训与跨界交流强化律师团队的专业赋能,将知识成果转化为提升法律服务质效的持续动力,助力构建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刑事辩护实务生态,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京师智慧与专业力量!